首頁
關于我們
企業文化
發展歷程
企業風采
榮譽資質
產品與應用
智慧電力
智能成套設備
工業自動化控制
能耗管理
應用系統
智慧屏
微機保護
電動機保護裝置
弧光保護裝置
智能操控
直流電源
消防設備
數據采集器
無線測溫
智能數顯儀表
低壓多回路裝置
溫濕度控制器
電氣火災
智能除濕
局放
智能巡檢機器人
新聞中心
公司動態
行業動態
常見問題
聯系我們
新聞中心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五大發電集團賺超8億 新時代“賣碳翁”錢景大好
發布日期:
2018-04-12
閱讀數:
131
在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碳減排、碳中和成為全球多數國家發展的戰略共識。以此為基礎,碳交易也成為各國關注的重點。
2021年是我國碳市場開啟元年,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交易正式鳴鑼開市。碳排放權交易收益成為不少公司的盈利點,既有新能源公司,也有傳統企業。
對于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等新能源企業來說,在碳交易市場中具有先天優勢。通過出售碳排放權,這些企業可以獲取紅利。同時,這種市場機制也鼓勵和引導了綠色能源生產行業的發展壯大。
而比起其它行業,發電行業的碳排放強度更高,是碳排放和碳減排的重要陣地。
去年,2225家發電企業被列入了重點排放單位,其中大部分為五大發電集團下屬發電公司。如果管理得當,通過減少排放出售的碳排放額,將成為這些企業直接的利潤來源。
五大發電集團作為第一批入市的發電企業,去年雖因受煤價高企影響拖累了業績,但其新能源表現依然亮眼。不僅如此,它們還因出售碳排放權獲得了真金白銀的財務收入。
而兩網也因具有前瞻性的布局取得發展先機。
那么,去年,從新能源汽車,到風電光伏新能源,以及發電行業的減碳表現和收益如何呢?
新能源企業的碳減排紅利
賣碳比賣車賺錢。
2021年,特斯拉銷售碳排放積分獲得收入14.65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向其他汽車制造商銷售碳排放積分獲得收入6.79億美元,同比增長31%。
而反觀2020年,特斯拉的財務數據的確應了“賣碳比賣車賺錢”這個判斷。它通過出售積分賺了15.8億美元,當年特斯拉全年的凈利潤只有7.2億美元。除去出售碳積分的收益,特斯拉的財務是虧損的。
而我國早在2018年初,針對于汽車行業就出臺了“雙積分”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就是汽車行業碳交易市場化的雛形。為整個汽車行業進入全國碳市場打下牢固基礎。
因為傳統車企需要用新能源車省下來的“碳”,去彌補傳統燃油車型中消耗的額度,因此有碳積分的車企將通過出售積分賺錢。
如果依照特斯拉的模式推進,那么有些國內企業也將大為獲益,比如比亞迪。
特斯拉中國銷量14.7萬輛,獲得86萬碳積分,比亞迪銷量18萬輛獲得75萬碳積分,相對于比亞迪賣一輛新能源車可以獲得4個積分。
對標特斯拉,2021年比亞迪碳積分價值超80億元,居中國車企第一名。此外,上海通用、北汽、廣汽也有較為不錯的表現。
風電和光伏企業尚未大規模進入碳交易市場,但根據其歷年排放等數據,可以推測出這類企業未來的大體碳交易收入。
以光伏發電為例。在綠色和平組織發布的《中國光伏產業清潔生產研究報告》中指出,光伏發電與化石能源在能耗等方面的表現相比優勢突出。
光伏發電的能量回收周期僅為1.3年,而其使用壽命為25年。這便意味著,在光伏發電余下的近24年中皆為零碳排放。
具體來看,光伏發電的碳排放為33-50g/kWh,而煤電的碳排放為796.7g/kWh,燃油發電的碳排放量為525g/kWh,燃氣發電的碳排放量為377g/kWh。
盡管近年來,傳統發電的碳排放也在下降,但光伏發電仍為傳統發電碳排放的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而從光伏項目開發CCER的經驗來看,100MW光伏項目每年可開發11萬噸CCER,全生命周期最長25年,全生命周期最長275萬噸。按照北京CCER20元噸的交易價格,100MW光伏電站,便可以通過碳交易增加4620萬的收入。
“兩網五大”碳減排價值幾何?
“兩網五大”一改傳統電力公司給人的刻板形象,在雙碳市場中率先行動,并搶占先機。
電網企業主要通過發行碳中和債等方式,探索碳減排產品。
例如,2021年2月9日,南方電網等6家企業注冊的首批碳中和債發行。
其募集資金全部用于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產業項目,項目領域包括風電、光伏、水電等清潔能源和綠色建筑,募投項目建成運營后預計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合計4164.7萬噸。
2021年3月24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21年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碳中和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
其募集資金有效保障白鶴灘—江蘇±800千伏、南昌—長沙1000千伏、雅中—江西±800千伏等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達成投產后每年減少約77萬噸碳排放的目標。隨后又發行兩期共105億元綠色中期票據。
該舉措將推動信貸、租賃、信托等領域產生更多支持碳減排項目的產品,對于探索綠色金融工具和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而五大發電集團早已經開始數錢。
據其主力上市公司2021年業績顯示,多家公司新增了一項“碳排放權交易收入”——大唐發電、華能國際、華電國際的碳排放權交易收入分別達到約3.02億元、2.69億元和1.4億元,國電電力碳排放配額本期發生額接近1.17億元。
毋庸置疑,隨著其新能源裝機量的持續增加,未來“兩網五大”有望獲取更高的碳排放權收益。
其實,為迎接碳中和使命,“兩網五大”早已成立了自己的碳資產管理公司。
如為滿足全社會各行業碳服務需求,2021年1月12日,國網英大股份有限公司將子公司置信智能全資控股的上海置信碳資產管理公司,劃轉至國網英大股份直接管理。2021年2月該公司更名為國網英大碳資產,提供“管理+技術+資金”整體解決方案。
國網英大披露,其全資子公司英大碳資產2021年完成營業收入2577.67萬元、同比增長18.41倍,凈利潤達217.68萬元,成立以來首次實現經營性盈利。
在政策和市場真金白銀的引導下,我國的能源結構調整取得一定成效。
2021年,我國的用電量增速達到近10年來新高,但也同時是在這一年,我國的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首次超過煤電。不僅如此,2021年新增的各種發電裝機類型中,非化石能源占到了70%。
上一篇
返回列表
下一篇
相關新聞
07-07
2023
數字能源產業發展迎“機遇期” 能源智能化轉型催生綠色投資機遇
07-06
2023
智能化布局加快 智能電網行業迎來空前發展機遇
07-05
2023
物聯網在構建未來智能電網中的作用
06-30
2023
智能配電主要有哪些應用?
06-30
2023
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引領智能配電設備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023-63018290
電話
2327813154@qq.com
郵箱
2327813154@qq.com
留言
關于我們
企業文化
發展歷程
企業風采
榮譽資質
產品與應用
智慧電力
智能成套設備
工業自動化控制
能耗管理
新聞中心
公司動態
行業動態
常見問題
掃碼獲取更多產品/應用
Copyright (?) 2022
萊格特智電
渝公網安備 50010902000974號
電力運維云平臺
智能電力監控系統
渝ICP備18001605號-1
XML地圖
電力監控平臺
首頁
關于我們
企業文化
發展歷程
企業風采
榮譽資質
產品與應用
智慧電力
智能成套設備
工業自動化控制
能耗管理
應用系統
智慧屏
微機保護
電動機保護裝置
弧光保護裝置
智能操控
直流電源
消防設備
數據采集器
無線測溫
智能數顯儀表
低壓多回路裝置
溫濕度控制器
電氣火災
智能除濕
局放
智能巡檢機器人
新聞中心
公司動態
行業動態
常見問題
聯系我們
259luxu-164